易方智慧:从小生态到大产业,打造国产交通仿真的大未来
拥堵正在成为大城市病症中最“磨人”的一种。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最拥堵的五个城市分别是:重庆、北京、贵阳、上海、济南。这些城市的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都超过了2.0,意味着在高峰时段,车辆的行驶速度只有正常时段的一半。
拥堵病如何解决?不同城市选择不同的策略,单双号限行、强化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数量等方法纷纷登场。
在施行这些政策之外,交通管理者还将目光投向科技领域,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早前此类软件被海外公司垄断,而近年来几家国内公司成为该领域的翘楚,入驻德必天府五街WE的易方智慧就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期德必客
易方智慧
@德必天府五街WE

01
始于一场报告会
“2018年底,我听一个关于交通仿真软件的报告会,认为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并且该行业当时被海外品牌垄断,没有国产替代品,于是我辞职创立易方智慧来打造国产的交通仿真软件。”易方智慧CEO刘双侨解释说,前东家已经在智慧交通领域深耕十余年,他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2019年易方智慧成立,并集合了一众“高精尖”人才,核心成员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锡根大学的博士团队,以及图像识别与交通仿真等行业的多位技术专家。到2022年底,他们集合了50多个员工,其中专业技术型人才40余人,同时还拿到了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他们将创业方向聚焦在“交通仿真”领域,这是一种对交通运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跟踪描述的技术,简单的说可以在电脑上对复杂的交通现象进行解释、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最终对所研究的交通系统进行优化。
以上述城市拥堵为例,为了提高通行效率,交管部门对交通设施(红绿灯时间、道路标线等)进行试验性调整,但这种调整会引发连锁反应可能出现新问题,因此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在调整现实设备之前先在交通仿真软件上进行调整尝试,通过虚拟的软件来寻找现实中最高效的高峰通勤方式。
不过要研发交通仿真产品,首先要制作“三维地图”。
刘双侨说,要实现交通仿真功能,需要完成三大流程——三维地图、交通设计和交通仿真。

“地图是一切的基础。”刘双侨介绍说,制作三维地图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相机摄影、激光雷达等硬件来搜集信息后处理加工,这种方式成本不菲;而易方智慧希望打造一些更加简单低成本的制图方式,他们在今年底将发布自己的“球形地图”产品,在有相关数据的地图上,用户框选后就可以自动生产对应的三维场景,这将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制作出三维地图后,就需要按照现实场景在地图中进行交通设计,例如编辑路口的车道布局、转弯区域,或者在三维地图上添加路车设施设备。

“交通设计非常复杂,因为每个路口的情况都不一样,没办法标准化操作,必须要人为参与设计。”刘双侨举例说,针对车流大小,每个路口会设置不同的车道,有时主路上3车道到了路口变成5车道,此外还有左右转弯的待行区变化,这种区域需要人工在三维地图上进行编辑设置。
完成上述设置后,再叠加各种数据和算法后才能制作交通仿真系统,拥有一键仿真功能的系统可以完成交管方面的各种试验。

“交管只需向仿真系统输入一个结果数据,它会通过模型自动生成一套和这个数据对应的交通解决方案。”刘双侨举例说,如果将某路口左转弯的红绿灯放行时间从15秒延长到25秒,那么系统就可以计算出这个路口车流的通行效率、排队长度和通行车辆数,通过这些数据交管方可以判断如此更改信号灯是否合理。
“在通行方案实施前,交管方可以将相关数据在这个系统上测试下,通过仿真结果就可以验证这个方案是否合理,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刘双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