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上百家头部企业,斯歌信息如何走出定制化BPM创新之路?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首次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理论”。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以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运作方式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此前,人们对企业的经营都遵照着18世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世纪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但到了1980年代,企业家们认为这些理论带来了“分工过细、机构臃肿、员工技能单一、无人负责整个业务流程”等问题。
因此BPM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引发管理革命浪潮,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实现了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业务监控和企业业务流程等一系列管理手段,BPM成为工作流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一些大公司,如IBM、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AT&T等纷纷推行BPM,并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21世纪初BPM进入中国市场,一些有着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们成为该理论的第一批传播者,李明和他创立的斯歌信息就是其中之一。
本期德必客
斯歌信息
@德必世纪WE@德必水贝WE
斯歌信息创始人李明

中国特色的BPM
2005年,南洋理工毕业的李明回国创业,代理一个海外的BPM引擎产品,帮助其在国内落地,但他很快发现这套产品有些水土不服。
国内外公司的模式不一样,国外公司流行扁平化管理,而当时国内大公司组织层级复杂,他们在全国设置分公司,架构交错,人员庞杂,这带来一些管理上的困境。李明举例说,往往一个人要分别向几个条线的领导汇报工作,同时常常面临跨组织的协同。
“一个项目服务于多个产品,多个业务,甚至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因此我们BPM在落地的时候发现,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李明说,开始的时候,很多公司都认为买一个BPM工具就可以快速用来管理公司,但后来发现还有许多场景、工作、业务需要有更多的端口打通,所以需要更加复杂的BPM流程管理软件出现,正是这种水土不服促使了斯歌信息的创立。


斯歌信息上海办公室@德必世纪WE
2007年斯歌信息成立,主要用以解决“大公司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复杂化个性化管理问题”因此从成立之初斯歌信息就是一个“面向大公司的可定制化、个性化的BPM服务商。”
李明解释说,BPM中有一些简单流程可以在许多公司中通用,例如“加班、入职、请假”等,但还有一些业务是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个性化定制的内容。
“就算是同样一个行业,面向相同的消费群体,不同公司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会不同,因此我们斯歌信息主要为客户做这种定制化的BPM落地解决方案,其中一部分内容可能有通用性,但是更多的是个性化存在。”
最早期客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摩托罗拉,他们当时在建设自己的BPM管理平台,一些通用化的流程管理模块都已实现,但有一个问题却很难解决——他们想要一套BPM平台来承载生产线零部件的变更管理流程。
“我们要了解他们流水线怎么运送配件,还需要了解哪些零部件需要更换,按什么流程去更换,如何闭环这个管理过程,流程的输入输出需要如何衔接已有的生产系统等等,这种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场景一定是定制化场景。”李明说,这就是斯歌信息典型的应用场景。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从早期还是office97的年代,满足客户更便捷的“从文档里面直接发起某个流程”这个需求,到如今云原生时代,通过BPM拉通PaaS的CRM系统、SaaS的HR系统、本地化的ERP系统、主流的IM以满足客户更敏捷运营的端到端流程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斯歌信息接受了大量定制化的BPM订单,并与时俱进推出了自己的基于云原生架构的BPM PaaS平台“Nebulogy BPM PaaS”(简称NBS),智能化全流程的管理平台。通过这套平台,斯歌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企业级云原生构架、支持弹性高效能组织、拥有丰富一体化低代码开发能力、完全自主可控、全面适配信创技术环境等特点的多元化产品功能矩阵。

团建合影

端到端的自动化运营平台
NBS平台是一种云原生架构的BPM PaaS平台。
这种基于云原生的架构给了BPM系统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模块”都有着相同协议和环境,有着同样的开发标准,这样就会让“模块之间的连接更容易”,更容易生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IT生态。

用户大会
此前客户会根据自己公司的管理需求搭建不同的业务流程,斯歌信息参与1、2期交付,完成“交钥匙”知识转移,客户完全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后,这些流程应用斯歌都不会参与,但未来随着PaaS的更广泛引用,那些已经搭建完成的“城堡和火车头”可以被用来给客户们共享、参考,有了这些基础后,斯歌可以通过云端为新客户提供在线化的服务,例如完整流程体系信息落地建议,流程诊断服务,端到端流程搭建建议等。
而这些在线化的服务最终将辅助企业实现“端到端的运营管理”,李明说,企业对于BPM的需求一般分三个阶段,首先是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实现在线的流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降低风险;其次是精益化和体系化闭环用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最后是希望运营智能化,以更好的支持自身业务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