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农业:用科技赋能农业,全国唯一鲜食玉米加工“三小时锁鲜”

发布时间:2023-11-07

“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采摘后三小时就实现玉米锁鲜的品牌。”康城农业华东区总经理孔令刚说,和市场上大部分鲜食玉米“先蒸煮再真空装袋”不同,康城农业的鲜食玉米采用了“先锁鲜再蒸煮”的加工方式。

这种调整实现了多重功效。首先可以让鲜食玉米有更长的保存期限,这种工艺加工后的鲜食玉米可在常温避光下存储12个月,而传统鲜食玉米则大都需要冷冻储存。

其次,这样的制作方式能更好的保存玉米的香味,消费者在拆包食用时不仅能品尝到原味的鲜食玉米,甚至还能闻到玉米的鲜香。

不过这个看似简单流程调整,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加工工艺,而这正是康城农业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



本期德必客

康城农业

@德必虹桥国际WE


1.jpg


2万亩种植基地

和6000平十万级净化车间


鲜食玉米,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有甜玉米和糯玉米两大品类。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没有经过冷冻冷藏,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其颗粒饱满、光泽明亮自然,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附加值高、效益好、低脂高纤维等优点。


2.jpg


虽然都被统称为鲜食玉米,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起源并不相同。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1779年欧洲考察队发现后带回欧洲,之后逐渐在欧美、亚洲等地发展普及。在海外甜玉米已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目前全世界甜玉米种植面积总计约134万公顷,其中美国种植面积约43万公顷。


3.jpg


糯玉米则起源于中国,是玉米在16世纪传入中国后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类型,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广西)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

近年来这些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食材开始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其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也节节攀升,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鲜食玉米总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居世界第1位,市场消费量达570亿穗,全国已有24个省7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重点发展鲜食玉米。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预计未来8-10年,中国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


4.jpg


在这蓬勃前景的带动下,诸多企业加入了鲜食玉米种植的大军,康城农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康城农业成立于2009年,其管理总部位于北京,种植基地与生产车间位于河北保定,种子研发于海南三亚的国家水稻公园,销售网络更是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区域进行重点推广销售,2万亩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并且建立了一个6000平米的十万级304不锈钢加工净化车间。


5.jpg


“这个车间的净化标准应该做到了全国领先地位,不但地上设备全部做了净化消毒处理,甚至连下水道都采用了食用级的304不锈钢材质建造。”孔令刚说,每年的8到10月是鲜食玉米的集中采摘期,在这三个月里,他们会雇佣当地农户采摘玉米,采摘后剥皮清洗,再真空装袋内进行蒸煮加工。

“要在玉米采摘后的三小时内完成上述所有工作,这样才能保鲜锁嫩。”孔令刚说,他们的包装袋是进口的耐高温HG膜(高气体阻隔性尼龙薄膜,水煮及高温蒸煮处理后,具有卓越的氧气阻隔性),鲜食玉米装入后抽真空再放入121°翻滚式蒸煮机器内蒸煮。


6.jpg


“为了防止包装袋受热爆裂,我们没有采用高温持续蒸煮,而是采用比较先进的翻滚蒸煮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包装完好,另一方面121°的高温可以快速杀菌、极速锁鲜。”蒸煮后再风干晾晒,就可以实现常温下12个月的储存。

“市场上80%的鲜食玉米都是经过冷库储存的,经过冷冻后,这样的玉米食用时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鲜香口感。而我们这种先真空再蒸煮的加工模式能更好的保留玉米香味。”孔令刚说。


7.jpg


今年是康城农业第一次大规模采摘鲜食玉米,预计将有超过4000万穗玉米收入库房,按照每穗8-9元的售价,总计销售额约3亿元。


8.jpg

上一篇:
德必客丨3周完成13份报告,志上广告如何激发“高效”潜能?
下一篇:
易方智慧:从小生态到大产业,打造国产交通仿真的大未来
logo
返回列表
debi
联系方式
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长宁德必易园A座8楼
电话:86-21-3250 8752
招商热线:400-0300-947
邮编:200050
新闻媒体请联系: dbbd@dobechina.com
投诉建议请联系: 86-21-51688017
投资者关系请联系: 86-21-60701389
新项目合作请联系: hezuo@dobechina.com
园区招商及营销代理请联系: sales@dobechina.com
园区数字化运营请联系: 智链合创科技 mina@dobechina.com
debi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详细房源信息
debi
关注德必荟 了解更多
© 2016 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0198号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