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伯虎”IP重构文化脉络,德必・桃花坞里打造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 城市更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10-09

近日,中新社以《活化千年文脉 ,苏州老旧厂房成区域文商旅新地标》为题,深度报道德必・桃花坞里项目在文商旅模式创新及业态融合方面的实践探索。

5f1137c09e6c02e4f3c626635e429edc8dc4276b.png

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日,“在第 13 届 GBE 商业地产与零售创新论坛暨 GBE 商业地产大奖 2025 评选中,德必・桃花坞里斩获 “年度优秀文商旅项目”。项目坐落于苏州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与德必集团携手,在原新光丝织厂旧址上改造而成,于 2024 年9 月正式开园。项目通过老旧工业空间的新生,以 “唐伯虎” IP 为核心,在姑苏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千年文脉中,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共生、文化与商业共荣的新生态。

历史肌理的唤醒:从工业厂房到文化载体

桃花坞里的根基,深扎在苏州城的历史肌理之中。这片位于姑苏中轴线枢纽的土地,唐宋时便以桃树成林闻名,明代因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 的诗句定格为文人精神栖息地,明末清初更与天津杨柳青并称 “南桃北杨”,成为木刻年画的文化地标。近代以来,这里化身苏州传统手工业集散地—— 竹木、牙雕、制扇等作坊曾在此延续数百年烟火。1956 年,新光丝织厂在此诞生,作为苏州五大丝织厂之一,它见证了丝织产业的兴衰,也留下了 35000 平方米的厂房印记。
项目的改造,面对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翻新,更是历史记忆的唤醒。改造未抹去工业时代的痕迹,而是让老厂房的骨架与江南文脉自然对话:原丝织厂的建筑架构被完整保留,斑驳砖墙与现代设计语言碰撞出时空交错的韵律;曾经的生产空间被赋予新的功能:6 号楼屋顶被改造成姑苏区最高的苏式园林,登高可俯瞰棋盘式街巷,重现 “半酣凭槛起四望,七堰八门六十坊” 的古意;原厂房空间中,“大师工坊” 引入非遗手作品牌与工作室,让木刻年画、苏绣等传统技艺在此驻留与展示。这些设计让工业遗址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成为连接唐宋风雅、明代才情与当代生活的 “文化锚点”。
c6ae5ff4fea448e9ed46bd439b19ec0a7058d9ba.png
7e2a14a9e63d2fd125f8889c246ad1bc18186674.png

在地 IP 的当代转译:以 “唐伯虎” 为核的文化共鸣

“唐伯虎” 并非停留在史料中的符号,而是桃花坞里最鲜活的文化基因。项目毗邻唐伯虎故居,以 “唐伯虎” 为核心 IP,完成了从符号到体验的深度转译。在空间设计上,唐伯虎的诗画元素渗透于细节:漫心府酒店融入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唐伯虎书画,客房布景重现 “诗意旅居”;象之屋酒店以唐伯虎与友人的 “诗酒生活” 为灵感,在苏式古典中注入青年文化,打造兼具古风与潮流的社交场。

在文化活动中,这一 IP 被进一步激活:以唐伯虎字号命名的子畏书院,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古今对话的思想场域,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文学评论家汪兆骞等学者都曾在此举办分享会,让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桃坞雅集” 复刻明代市集繁华,灯笼布景与国风摊位让人恍若置身《桃花庵歌》中的市井;自营桃花坞剧场推出的沉浸式戏剧《桃花依旧 —— 唐伯虎》,更以创新形式打破传统观演界限——剧场采用工字型舞台设计,观众可随剧情动线与角色互动,而建筑本身的设计灵感源自唐伯虎山水画,通过 “青霄” 空间的光影效果,营造出层林尽染的江南意境,让观众在观演中实现与历史人物的 “跨时空对话”。

这种转译并非简单的符号粘贴,而是让唐伯虎所代表的 “江南文人生活方式” 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既契合了 Z 世代对 “情感共鸣与归属感” 的需求,也让桃花坞的文化记忆从文字记载走向立体呈现。

ccf98a2dda73703721d74bf4b313e691eaa4fc68.png

ddefaf3807cb5b32aa69506b64d0b0350072b4e4.png
业态融合创新:构建“食住行游购娱”闭环体验

桃花坞里的创新,在于打破了文化、旅游与商业的边界,构建起相互赋能的生态系统。在业态组合上,“食、住、行、游、购、娱” 不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挽苏旗袍等国风品牌与必胜客等潮流餐饮相邻,传统非遗手作与现代文创零售共生,满足不同客群需求;漫心府与象之屋两家酒店,分别瞄准 “诗意旅居” 与 “青年社交”,形成差异化住宿体验。这种组合让商业消费成为文化体验的一部分 —— 购买一件旗袍,不仅是消费行为,也是对苏式美学的认同;在书院旁的咖啡馆小坐,既是休憩,也是对文人生活的短暂参与。

在时间维度上,日游与夜游的场景设计拓展了体验边界。“桃花坞里十景” 串联起唐伯虎幻境、松月流泉等景观,引导游客日间探寻文化脉络;夜晚,灯彩市集、全息投影与评弹表演轮番呈现,通过现代光影技术让古典文化焕发新彩,生动再现江南文化特色。

这种融合的核心,在于让文化不再是 “附加品”,而是商业与旅游的内核 —— 基于 “人文 + 桃花 + 科技” 的主题逻辑,形成 “可观、可居、可游、可学、可玩、可食” 的闭环,游客消费的不仅是商品或服务,更是对江南文化、文人精神的深度体验;商户的经营,也因文化氛围的加持而获得独特竞争力。
31658997a1da56c9ff56400d514165c0d15739b5.png

199f5e086ae12ed52de57230f83b0e88c7baac6c.png

德必·桃花坞里的实践,回应了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核心命题 —— 如何在保护中激活,在激活中保护。苏州姑苏区 “古城扩大文商旅辐射影响力” 的政策导向下,项目并未脱离在地土壤:其区位串联起北寺塔、报恩寺、唐伯虎故居等文化景点,形成区域联动效应;业态选择兼顾本地居民日常消费与游客体验需求,避免了 “文旅项目与本地脱节” 的困境。

从工业厂房的沉寂到文商旅街区的焕活,桃花坞里的蜕变,为古城更新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文旅项目的创新不在于追逐新奇概念,而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当代转化。当唐伯虎的诗句不再停留在课本里,当丝织厂的记忆不再封存于老照片中,当苏式生活的韵味可触可感,这片土地便真正实现了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 的价值重生,成为滋养生活、传承文化的鲜活载体。

d66146f5336a44f6b6f6a47139482652c81b26d0.png

debi
联系方式
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长宁德必易园A座8楼
电话:86-21-3250 8752
招商热线:400-0300-947
邮编:200050
新闻媒体请联系: dbbd@dobechina.com
投诉建议请联系: 86-21-51688017
投资者关系请联系: 86-21-60701389
新项目合作请联系: hezuo@dobechina.com
园区招商及营销代理请联系: sales@dobechina.com
园区数字化运营请联系: 智链合创科技 mina@dobechina.com
debi
添加企业微信获取详细房源信息
debi
关注德必荟 了解更多
© 2016 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0198号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