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供应商注册 办公房源租赁投诉建议德必家园  English

《文汇报》:做活“圈子” 让创意园区火起来

2012-11-27

       来源:文汇报     2012年11月27日       记者:徐晶卉

 

        身穿黑色开衫、斜挎着硕大的斑马纹布包,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生刘冯源,已然有了些许艺术范儿。不久前在宝山半岛1919创意园区的红坊艺术设计中心举办的“设计红坊·毕业生001”设计展上,作为一名参展学生,刘冯源很珍惜这个机会——这让她认识了不少最优秀的人才,走进了设计创意的“圈子”。

        大凡从事创意设计的人,都讲究一个氛围,但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拓展一段成功的事业,并不是简单的事。这一两年间,不少“圈子”慢慢“浮上台面”:上海众多创意产业园区在经历了“筑巢引凤”的阶段后,开始慢慢细分成不同的创意产业“圈子”,它们像吸铁石一般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志同道合的群体,在园区与人的“互动”中,集聚成产业群,将“圈子”越做越大、越做越活。
  
让“好创意”走进“圈子”
        刘冯源参与展出的作品名为“告白”,属于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再转化为触觉的“技术流”设计。打个比方,每个人说“我爱你”所产生的声波都不同,她的设计就是将这些无形的声波转为视觉,再通过3D打印机把“我爱你”用首饰的形态表现出来。


        这个创意吸引了众人的视线,在展览现场仅仅数十分钟,已经有不少其他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前来交流取经,更有前来参观的商家看中了背后的商业价值,抛出了“橄榄枝”。还是学生的刘冯源着实受宠若惊:“好的创意碰到了懂得欣赏的人。”

        今天红坊赋予她的舞台,正是她一直在靠近的“圈子”。2005年由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改建而来的红坊,从一开始就以雕塑艺术为特色,慢慢汇集了一批名家驻扎。2008年,刘冯源进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读综合设计专业,就开始被红坊牢牢吸引,那里的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和8个当代艺术长廊时不时有艺术展览,这些创意产品对当代艺术的流行趋势把脉极准,给了她宝贵的经验。 

 

        事实上,红坊能把“圈子”做好,得益于它一直坚持“做自己”。数年来,红坊没有为了吸引人气而刻意做商业活动,而是坚持在行业中做高质量的展览,比如罗丹雕塑展、全国青年雕塑艺术展、毕业生设计展等等,久而久之,一批与创意园区氛围不协调的业态被淘汰出局,更适合这片土壤的企业走了进来,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从四面八方朝这里汇聚……


        历经十年发展,上海目前已拥有114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覆盖全市,规模居全国前列。从这些创意产业园区看,出现集聚效应的“圈子”并不只有红坊。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运动文化为特色的虹口德必运动LOFT创意基地、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同济集聚区、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都已经从前期的“筑巢引凤”转向内在的质量提升,实现区内企业与其他园区的差异化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圈子”,园区随之也“火”了起来。
  
做“圈子”不能只盯着租金
        做活创意产业的“圈子”,除了“挑菜入篮”,“圈子”的环境怎样更适合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关键之道。


        自从看到虹口德必LOFT创意基地那条被刷成田径跑道的主道后,谢春雷仿佛找到了“圈子”,毅然决定把公司从原本空间封闭的写字楼里腾挪过来。这个“圈子”是这样的: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园区里,除了优美的绿化,大半场地“喂养”了运动设施,用旧仓库改造成了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室、把生产车间变成了两个室内篮球场、旧工场外墙是室外攀岩场……这很符合谢春雷的胃口,因为他的公司研发的是高尔夫球包车等运动产品,和运动文化有关。


        但真正赢得他心的,是这个“圈子”里不变的舒适氛围。作为一家搞工业设计的公司,员工经常为“头脑风暴”熬夜,以前员工没有创意的时候,对着电脑屏直发呆,现在思路“堵塞”,找个地方打场篮球,往往就出现了灵感,“自主研发高尔夫球包车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是员工篮球打到一半时迸发出来的。”


        文化创意产业有其特殊性,“圈子”扩大带来的租金诱惑和园区的未来发展孰轻孰重?不少创意园区在摸索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硬性规定”:运动LOFT创意基地宁可少收租金,也要把大块的“宝地”腾出来给园内企业做放松之用;红坊内的老厂房一律不准隔成上下两层增加租房收入,因为创意产业工作者在空间舒适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灵感……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万里江一直力求跳开园区开发商“二房东”的尴尬角色:“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能浮躁,紧盯着眼前的租金和企业的产值做不大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做不出上海文化产业的品牌。”
  
向服务型平台“华丽转身”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颇具“力道”。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出642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市GDP增幅4.8个百分点;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


        对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何炯来说,更让她欣喜的是这些园区的角色转变:“上海众多的创意产业园区已经走出了‘二房东’阶段,从物理状态的数量增长向新业态华丽转身。”何炯认为,园区正在向服务型、功能型、专业型和品牌型的方向深耕细作。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全市范围共建有121个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涵盖产品孵化、展示推广、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咨询等,在平台的作用下,一个个“圈子”已经从封闭式的园区模式向开放式的街区和城区发展,有效带动了区域化产业的发展。


        “一个园区的好坏,并不在园区硬件本身,最终应该体现在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服务。”万里江说,他们的园区内有两只“潜力股”,一家墨子科技研发出了用手机取代遥控器的APP应用,园区适时将其推荐给了黑马大赛,获得了上海区一等奖,企业没“关系”,园区又帮忙联系了国家数字电视重点实验室,帮助产品成功进入对外推广名单;另一家企业印库网在印刷耗材上颇有建树,但是前期缺少资金,园区大胆尝试了“房租换股权”的做法,让企业安安心心扎下了根。


联系方式
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长宁德必易园A座8楼
电话:86-21-3250 8752
招商热线:400-0300-947
邮编:200050
添加企业微信 获取详细房源信息
关注德必荟 了解更多

© 2016 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0198号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225号